- 生活 > 急救常识   推荐给朋友
-
发生抽搐时该怎么办?
日期:2007-12-13- 抽搐是指不自主的发作性的骨胳肌紧张或收缩,可见于多种疾病。抽搐是全身性的,或者是双侧同时出现。持续的肌收缩称为强直性痉挛,断续的肌收缩称为阵发性痉挛,常伴有意识丧失。 [病因] 抽搐发生的病因很多,可能为神经系统的局部表现或全身性疾病的神经系统表现,常见的病因可分为: 1.中枢神经系统疾病: (1)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、细菌性脑膜炎、脑脓肿及脑寄生虫病等。 (2)脑血管意外如脑溢血、脑血栓、脑栓塞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。 (3)颅脑外伤和颅内肿瘤。 2.伴发意识障碍的癫痫大发作、代谢性痉挛(尿毒症、低血糖、低血钙)、中毒性痉挛(金属、有机化学剂、食物、药物中毒等)以及某些急性病(脑部感染、脑血管疾病、颅脑外伤)等。 3.不伴意识障碍的手足抽搐症、破伤风、狂犬病、瘾病性抽搐。 [家庭应急处理] 1.将患者平卧,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舌头后坠堵住气管,并使口腔内分泌物自动流出,以防分泌物和呕吐物进入气管发生窒息。 2.为防止病人抽搐时咬伤舌头,可用筷子或手帕、毛巾放入患者口中一例。在病人手脚及全身抽动时,应防止碰伤。如果是躺在床上的话,还应有人陪护,防止患者跌落。 3.对症处理。对发热痉挛者可用物理降温的方法。若无效时,应速送医院抢救。
责任编辑:陶丽娜
- 上一篇:常见禁用灭鼠剂中毒急救 下一篇:呼吸困难该怎样急救?
-
- 网友提供与此相关的( 0 )条生活信息 我要推荐一篇类似的生活信息
- 发表评论 目前有条评论 来顶一下 ( ) 来踩一下 ( )